4月18日、20日教务处组织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相关教师参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主办,分别由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承办的2018年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自评辅导工作会。
4月18日的自评辅导会上,华东理工大学乐清华教授就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17版11月修订版)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说明。首先解释了在2015版的基础上,通用标准修订主要目的是避免标准内容的重复和交织,进一步理顺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持续改进三项标准要求的逻辑关系,明确各标准的重点(如毕业要求明确建立专业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要有效支撑专业毕业要求,持续改进需要评价证明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引导学校和专家关注“产出导向”的核心和机制,守住“底线”。并就主要修改内容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持续改进的标准内涵逐条说明。着重强调了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分解,将毕业要求分成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两类,并就如何制定既符合毕业要求又体现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和培养定位)的专业毕业要求和专业毕业要求的分解进行了实例介绍。她指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核心一是建立面向产出的质量标准(教学大纲和管理规定);二是聚焦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和课程质量评价,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核心是课程质量评价(既是核心又是底线)”。最后,乐教授就如何开展面向产出的课程质量评价(一是明确“面向产出”的课程任务;二是建立“面向产出”的课程评价标准;三是设计“面向产出”的课程评价内容;四是选择合适的定性或定量评价方法)以及如何开展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评价(基于课程评价结果的直接评价法和基于学习者体验的间接评价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4月20日的自评辅导会上,南京大学陈道蓄教授就工程认证的“底线”也就是必要条件做了精彩的报告。分别就“究竟什么是底线,学生是否达成毕业要求,有没有建立内部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机制(专业自己取证,专家负责查证)”、“持续改进中提到的‘面向产出’的两个机制究竟是不是底线中提到的机制”、“为什么两个机制的核心都是面向产出的课程质量评价(要突出解决是面向学生不是面向教师,面向能力不是面向知识,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支持毕业要求指标分解,考试内容和形式是否跟课程目标一致,能否开卷,关注合格的标准,考核过程要求签字,要有人承担责任)、”怎么才算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目前大部分实践环节没有评分标准,如毕业设计开题标准是什么,中期答辩怎么才算过,最后成绩怎么才算过,考核方式与标准是至关重要的)、“指标点分解对我么们判断是否达到底线起什么作用(申请书阶段就应该正面描述学校是否已建立起内部质量评价机制,并完成指标点的分解)”、“毕业要求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对我们的判断是否达到底线起什么作用(要求实质支撑、结果可见,通过建立矩阵,教师规定教学的底线也就是合格标准,有效选取课程支撑”、“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如何对应到教学过程中(正确理解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去实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区别,明显专科与本科之间的区别)”、“为什么今天说底线总在说‘内部评价机制’而不是谈毕业要求12条和复杂工程问题”、“我们专业现在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该怎么办(关注的是认证历史)”等十问做了深度解读。
报告会后,专家答疑主要分为集体答疑和分组答疑两个环节。经过答疑环节,各个学校结合自己的自评工作遇到的困惑,面对面与专家交流,进一步明晰了改进目标。(教育教学评估中心)。